花园式中医院|海南省中医院新院区

15:14 - 21/02/2022 | 来自:医疗建筑设计师联盟

分享到:





海南省中医院新院区项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,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。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47540.29㎡,设置床位1000张,总建筑面积为199476.55㎡,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18902.04㎡、地下建筑面积为80574.51㎡。

主要包括:门急诊医技楼、综合住院大楼、名医堂(国际医疗中心)、行政后勤楼、科研教学楼、职业病医院等。除综合住院大楼为14层的高层建筑外,其余单体均为多层建筑。设计方案中预留了二期建设用地,为将来医院规模增长和功能拓展提供可能性。
设计方案尊重基地现有的自然条件,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,从医院功能需求、中医文化特色、绿色生态风貌控制、海南地域个性这四个维度入手,旨在建立一个既具有中医特色、又拥有国际视野的个性化医院。设计方案以患者、医护人员的体验为中心,着力打造出花园式医院,创造精致、舒适的诊疗空间。

J图片1.png

项目区位



总体布局--突出空间利用


在规划院区总体布局时,将门诊、医技、住院等主要医疗功能相对集中设置,在基地西侧形成核心医疗区,内部以贯通的医院街串联,保证就诊流线的清晰快捷。不同于传统的门诊、医技、住院依次排布的“王”字形串联方式,本项目将门诊和医技分设于医院街两侧,便于急诊、门诊、住院患者的快速到达,同时为名医堂、职业病医院和二期拓展区共用医技中心提供便利,极大地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。
 “有机生长、持续发展”是应对未来医疗模式变化的重要策略。因此,医技部分采用了模数化柱网,门诊部分采用了单元式布局,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手法使医技内部、门诊单元之间充满可变性、灵活性与扩展性,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需求。结合医院的远期发展战略,统筹考虑一期和二期的建筑和景观设计,为未来留有充分、合理的发展空间。

核心医疗功能区


二期预留发展空间


医技处于核心位置


J图片5.png

独特的布局模式




立面造型--融入地域文化

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性医院,项目将名医堂设于院区南向主立面的中心位置,作为医院的主要形象重点打造,同时面向中心花园,拥有极佳的景观视野。在整体建筑空间的设计中充分挖掘中医文化,巧妙体现中医元素,将建筑体量分解,有机地融入自然环境中,传达出“天人合一,生生不息”的思想。同时,考虑到海南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气候条件,深度挖掘地域环境特点,使建筑更适应当地的环境。
设计方案采用东方美学与新中式相结合的方法,将岭南元素融入现代的设计手法中,营造出强烈的“认同感”与“归属感”。屋面采用平、坡结合的方式,使得建筑富于变化,坡顶形式采用线条简洁的四坡顶和人字坡。深厚的挑檐结合屋顶花园的设计,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,提供具有岭南特色的灰空间。建筑立面采用横向条形元素,轻盈飘逸,局部设置木色格栅,体现中国韵味。病房楼通过一定的凹凸形成绿化平台,结合遮阳构造和室外露台,打造丰富轻快的立面造型,使得建筑形象更具地域特色。

J图片6.jpg

名医堂效果图


J图片7.jpg

日景总体鸟瞰


J图片8.jpg

院区主入口效果图



J图片9.jpg

全景透视效果图



绿色节能--以绿色生态为目标

江东新区作为海南自贸区的集中展示区,具有“蓝绿交织、江海相映、林城相依、水城共融”的整体风貌要求。基于此,项目以绿色生态为目标,围绕“绿色建筑、绿色能源、绿色环境、绿色管理”的要求进行设计。院区整体布局以中心花园为核心,低层的建筑环绕其展开,并将建筑体量进一步拆分。门诊部分保证每间诊室都能自然通风。地下和医技部分通过设置下沉庭院、室外中庭等,充分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,给候诊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可以轻松呼吸的环境。在底层多采用可开敞的柱廊,在极端天气下可以封闭,而在适宜的天气下可以打开,形成自然舒适的半室外空间。
设计方案引入区域气流循环理念,利用滨海地区气流高频、高速的特点,建筑局部架空,在建筑群中形成穿堂风,带走建筑中多余的热量,营造出舒适的疗愈环境,同时设置了内部庭院,使院区内形成了完整的通风系统。立面采用了可调节的遮阳体系,根据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,设置宽度合适的横向遮阳板,实现了夏季隔热。


J图片10.jpg

综合住院楼被动式节能策略



J图片11.jpg

立面遮阳系统



景观营造--打造花园式医院

设计方案通过借景、造景、点缀三种手法,建立了一个完善的、立体的景观系统。
借景:充分利用地块西北角水系的景观资源,将病房综合楼底层局部架空,引入外部景观,保持了自然水系和中心花园的连续性,形成院区内主要休闲活动场所。
造景:在基地中心着力打造中心花园,建筑环绕其设置。中心花园设计为平整草坪,配合浅浅的水景,打造安全的无障碍共享活动空间。中心花园作为院区内的视觉焦点,从各个建筑单体都可视、易达。
点缀:将人流量密集的门诊区域分解成四个单元,与医技、住院拉开一定距离,形成丰富的内庭院。在大体量医技区内部设置中庭,结合布置等候区等公共空间,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、通风和景观视野。
这些景观花园、内庭院、下沉庭院和屋顶花园共同构成了立体绿化系统,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的舒适度,也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了恬静的休息场所。丰富的小品、雕塑、植被塑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公共休闲空间。
同时,医院采用立体式交通设计,机动车辆进入院区后,通过坡道进入地下室,将患者送至相应的即停即走下客区后,即可通过坡道离开院区。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地面车辆,营造出安全宜人的地面步行环境,充分体现出“以人为中心”的设计原则。

J图片12.jpg

住院楼底层架空


J图片13.jpg

中心花园效果图




注:因版面有限,特略去参考文献,有需要者请联系秘书处。

原文作者:

徐怡

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


版权声明诚聘英才联盟秘书处

Copyright ©2018 CHAA,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8054870号-1  技术支持:九州科创

关注微信

服务热线:15910526896